20141029日,兰州大学文学院程金城教授应邀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的转向与突破”研究生论坛中作学术报告。程金城教授为中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报告中,程教授以中国视角谈论俄罗斯文化和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借鉴意义。

程教授报告的第一部分指出了俄罗斯文化和文学借鉴的不可替代性。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格局已经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变化。俄罗斯文化随着苏联的解体,与她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一样,其影响力大大减弱。然而,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品格的俄罗斯文化和文学艺术,在世界格局中仍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对于中国学子,尤其是专攻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大学生来说,需对此加以注意。

 

报告中的程金城教授

对于俄罗斯文化,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化界和学术界,怀有一种特殊、复杂而矛盾的感情。近百年来,俄苏文化不仅直接地、强烈地影响过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影响过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倾向,而且间接地但却同样深刻地影响过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甚至影响过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给我们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包括文学思想、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中国人从中汲取的巨大教益和吸取的深刻教训同样的刻骨铭心,对俄罗斯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某种“谨慎”心理同时并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在反思自身时,也对包括俄苏在内的外来文化思想在中国的作用进行了反思。虽然人们不会简单地把自己走过的弯路归于某种外来文化,但不同领域的人们在检讨曾经照搬苏联模式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时候,却有着不可名状的矛盾心理情绪,在客观上将“面向世界”的视线主要转向了欧美,俄苏文化一度自觉不自觉地被淡漠或者淡化。但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俄罗斯文化,仍然应该成为欧美等西方文化之外的另一重要参照体系。因为优秀的文化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在重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体系和价值系统的过程中,多一种参照就多一种借鉴,并且俄罗斯文化作为一种参照体系之于中国,是其它西方文化不能替代的。

俄罗斯学者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的研究思路、话语体系的转变,对于曾经深受其影响的中国文化和学术界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国曾经有过与俄罗斯相似的社会变革过程,有过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方面有过相似的思想体系、话语系统、思维方式,甚至在概念术语和表达方式上也有过深刻的关联。因此中国学者不仅渴望了解俄罗斯文化的新成果,也特别希望了解近年来俄罗斯学术思想的变化。正是在这种情势下,俄语专业的师生,就有优势、也有责任客观地介绍当代当前俄罗斯文化、语言文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向,给当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最值得中国学者借鉴的,是俄罗斯学者的学术精神和自省意识。即:“问题意识”、 “关联意识”、 “多元意识”、 “创化意识”和“自省意识”。文化学研究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和世界,认识自我,解释各种难以解释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现象,换句话说,它的实践意义在于重新“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的民族,认识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及其历史。

报告的第二部分程教授以原型为例阐述了俄罗斯的学术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借鉴意义。

原型研究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批评范式。在原型研究中,俄罗斯学者明确运用了“文化原型”的概念,并与西方学者(柏拉图、剑桥学派、荣格、弗莱等)的研究思路和着眼点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出其背后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1. “文化原型”的概念。俄罗斯学者对文化原型的定义是,“文化的原型是文化的原始形态,是关于人及其在世界和社会上的地位的一种象征,是人类生活方式决定的一种规范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是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变革而形成的,并在现代文化中仍不失其规范价值取向意义。文化的原型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尤为明显”。 研究文化的原型,可通过重拟前人生活的条件和情景的方法进行,正是这些条件和情景促成了原始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价值。

2. 地缘政治因素对文化原始形态形成的影响。俄国介于西方和东方文明之间的边缘状态,处于两种文化区和文化层的交界处,这种地理使其一方面不偏重于两种文化的任何一种,另一方面它是多样性文化发展较适宜的环境。地缘政治作为一种“存在”,对民族心理和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原型。这种研究,与西方学者注重从人性、人的非理性、心理结构来研究原型的角度有很大差异。

3.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文化原始形态形成的影响。大俄罗斯的自然条件经常愚弄精打细算的俄罗斯人,气候及土壤的任性欺骗了他们最可怜的期望,于是工于心计的大俄罗斯人对这种欺骗习以为常之后就以自己的任性来抗御大自然的任性,喜欢冒失地做出毫无希望而又未经慎重考虑的选择。这种见解对于认识文化原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重要启示意义,它解释了大地、环境与民族性格的关系。俄罗斯人对待大地的态度,似乎与中国农民对待大地的情感态度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值得思考的。同时,由于对待大地态度的不同,进而影响到文化原型中的某些伦理问题。

4.在俄罗斯文化的原型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理念。俄罗斯学者提出,在民族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同时有三种理念,“要做和大家一样的人”、“做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做另一种人”等。但是在作为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原型中通常有一种理念占优势。

5. 俄罗斯社会“中派主义”在文化原型中的表现。俄罗斯社会从14世纪到16世纪期间一直带有社会中派主义性质,也就是说它优先看重的不是个人,而是社会。因此一个人追求的是“做和大家一样的人”,而不是“做一个个性鲜明的人”。 俄罗斯学者认为中派主义的形成与社会政权的更替、民族战争和政治变革等因素密切联系。这种对于文化原型中“中派主义”的分析,很容易使我们想到中国文化原型中许多特性,特别是对“国民性”的反思。

6.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原型形成的影响。宗教思想不仅与文化原型密切相关,而且影响到民族的思维特性。质疑和教诲,教诲和质疑是俄国人两种执拗的嗜好。

7.俄罗斯的国体和文化原型之间的联系。在俄罗斯的文明中“国体”是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为俄罗斯社会规定了规范的制度,是民族统一的象征。国体对文化原型形成的影响,逐渐地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心理。与国体对文化原型形成相关联,俄罗斯学者注意到,在俄罗斯文化原型中,对国家、政权、制度、权威、劳动等概念的解释也有其特点。

那么,俄罗斯学者对文化原型的研究的观点对中国学者对原型的理解和研究的借鉴意义有:

第一,俄罗斯学者对“文化原型”的深入研究,是继弗莱的原型研究之后,将原型进一步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解释原型现象的成功努力。它不仅进一步打破了原型研究中的神秘主义,同时至少使原型研究的文化维度得到确立。

第二,俄罗斯对文化原型的研究实际上暗含了一种研究前提和逻辑起点,就是原型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原型现象是人类一种可解释的文化精神现象。

第三,俄罗斯文化原型所揭示出的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心理特点,俄罗斯文化原型中的一些现象,与中国文化原型有极其相似的一面。比如关于国家、权威、制度的看法及其臣服型文化心理的产生等。

 

  总结全文,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文学的意义在于:俄罗斯文化和文学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传统积淀和现实选择,有自己的创作方法和精神品格;俄罗斯学术研究有自己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也有自己的针对性,它与以美国和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的文化、文学有很大的不同,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我们文学语言研究方法突破与转向的重要参照系。至于具体的价值和意义,则取决于俄罗斯文学语言专家和学子对它的了解程度。(张泽雅)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