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曹国维,1943年生,浙江鄞县人。俄语翻译家、教授。1964年毕业于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外文系俄语专业,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俄语教学,俄汉双向翻译,俄罗斯文学研究。2013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2021年10月16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三届“跨学科视野下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大会宣布了第三届“中国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和“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的表彰决定,曹国维教授获“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这是继朱逸森教授获第一届“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徐振亚教授获第二届“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之后,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俄语系教授第三次获此殊荣。
代表作品:译有《罪与罚》《大师和玛格丽特》《狗心》《不祥的蛋》,合译《生活与命运》《断头台》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主编之一。编写《俄语情景对话》(赵云中主编)。论文《艾特马托夫:宇宙和历史的交响曲》(《二十世纪艺术精神》黄卓越、叶廷芳主编),《翻译—信息的接收和处理》。
翻译故事:翻译了一些苏联现代作品之后,曹老师萌生了翻译古典作品《罪与罚》的想法。早在大学时代学习俄国文学史时,他就曾读过《罪与罚》的原著片段,并对其印象深刻。在九十年代再次接触这部小说时,他感到这是一部名著,需要认真翻译,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是,古典作品的翻译不是能够轻易进入的。完成译稿后,曹老师几经波折将稿子投给了北京燕山出版社并签约了7年,后来因为这本小说比较畅销又续签了7年。
尽管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曹老师总感觉自己没有翻译好《罪与罚》。他发现原著,尤其是前半部分,有一种裹挟读者的力量,而他的译本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感觉。重新检查译文,他又觉得自己没有翻错。在合同的空窗期,他最终决定重译这部作品。
恰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魏东曾读过《白天的星星》中收录的曹老师翻译的几篇散文,非常认可他的译文。魏东主动联系到曹老师,表示希望请他继续翻译《罪与罚》。这无疑给了曹老师有力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他修订旧译的决心。于是,曹老师在原本出版的译本上用笔改了两遍,后来又打成电子稿,在电脑上修改了五遍。
在修改译稿的过程中,一位俄国学者的以下观点给曹老师带来了很大启发:“陀思妥耶夫斯基最难译的是他笔下歇斯底里的情绪。”为了传递原作的这种情绪,展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法的简练和文字的急促,他在重译时对译文做了最大程度的删改,剔除了平时读来并不觉得冗余的词汇,赋予词语干净利落的力量,甚至在有感叹号的地方去掉了“啊”这类叹词。这次修改,曹老师将自己的译文从四十二万八千字压缩到四十一万五千字,共删去一万三千字,进一步提高了语言的精当性。
同时,曹老师尽量保留了原文的词序,以还原陀思妥耶夫斯基遣词造句的特点,表现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思绪的紧张、突变和跳跃。原文中有多处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语言描写,他的表述颠来倒去,说的句子忽长忽短,语义还有些重复。在俄语中,单词需要改变为相应的形态,即使句子语序改变句意也基本不变,而在汉语中,这样的句子或许会被视为不通顺。然而,追求了句子的通顺也就牺牲了紧张的氛围感和对话的即兴性。不过,汉语的特点是灵活性和包容性,因此,有些情况下还是可以保留俄语原文中的词序。曹老师说:“翻译,按照老一辈翻译家的说法,第一是要对得起作者,第二是要对得起读者,让读者读到作家想展现给读者的,第三是要对得起自己,作者的作品给作者本国读者的感觉应该和译者给译文读者的感觉是一样的。”这段故事与曹国维老师的一番话都体现了他坚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件事。